哺乳期用药原则
2022-08-30 09:55:50来源:周公解梦
母乳喂养是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,但母亲在哺乳期不可避免地会患上一些疾病。如果他们不注意服用一些药物,母乳可能会变成药乳,从而危害婴儿的健康。
哺乳期为什么要谨慎用药?
在哺乳期,许多药物残留物会进入母亲的母乳,通常被称为牛奶过量。如果此时喂养婴儿,药物会随着母乳进入婴儿体内,对婴儿有一定的影响。
由于婴儿发育不完全,代谢功能不成熟,许多药物的排泄能力仍然很低。虽然进入母乳的药物浓度很低,但对婴儿的影响仍然很大。
例如,母亲服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,身体只需要大约4小时就能清除一半的咖啡因,而婴儿则需要大约80小时。
因此,乳期用药一定要小心。
哺乳期用药原则
1
哺乳期用药的风险等级分为L1~L5五类。
最好选用L1~L三级药物相对安全,服用期间无需停止哺乳。
若需服用L4、L5级药物需要停止哺乳,恢复哺乳需要咨询医生。
2
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:
局部用药不全身用药;
口服时不要打吊瓶;
不要使用新开发的新药;
3
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,使用说明书中一般注明每种药物的半衰期。
假设A药物需要3个半衰期才能完全被身体代谢排出,而A药物的半衰期是1.5小时后,可以计算出A药物需要4小时才能完全排出体外.5小时,也就是说服药4小时.5小时后哺乳最安全;
4
哺乳期应给予最低有效剂量,以降低母乳中药物浓度,减少对婴儿的伤害;
服用不需要停奶的安全药物,哺乳后应立即服药,下次哺乳前最好间隔4小时;
5
哺乳期不得擅自乱用药。如有需要,应到医院与医生沟通,并听从医生的建议。
不要用药
很多妈妈觉得孕期和哺乳期不如谨慎用药。
事实上,有些疾病(如持续高烧),如果不服药,对婴儿的危害将远远大于药物的影响,所以无论是在怀孕期间还是怀孕期间,一旦出现相关疾病,都需要服药。
但请注意,最好在用药前咨询医生,以及用药的种类和量度,也要慎重选择和服用。
母亲在哺乳期应该避免哪些药物
抑制泌乳药物
常见的有避孕药、溴隐亭等。
抗肿瘤药物
如环磷酰胺、阿霉素、氨苯喋啶等,副作用大,可抑制婴儿免疫和骨髓造血功能,并有一定的致癌机会。
抗精神药物
如苯巴比妥,会使宝宝嗜睡,皮肤出现出血点等症状,严重时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,损伤肝脏。
抗凝药物
如肝素、阿司匹林、潘生丁等,可引起婴儿凝血机制障碍、出血等。
抗甲状腺药
如他巴唑、D860、硫氧嘧啶等,可导致婴儿甲状腺功能低下;硫脲啶可导致婴儿甲状腺肿和颗粒性白细胞缺乏。
氨基糖苷类抗生素
如链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庆大霉素等,会损害婴儿的肝肾功能,引起耳毒性耳聋。
四环素
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和骨骼发育,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,牙齿发黄。
氯霉素
可引起婴儿灰婴综合征、腹泻、呕吐、循环衰竭、皮肤灰等,也会影响婴儿骨髓造血功能,引起贫血。
喹啦酮类抗生素药物
如氟沙星、诺氟沙星、氧氟沙星等,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。
甲硝唑
会导致宝宝厌食呕吐。
磺胺药
会损害宝宝的肝肾功能。
利血平
会导致婴儿昏睡、鼻塞。
中药类
比如生马钱子、生川乌、生草乌、生白附子、生附子、生半夏、生南星、生巴豆、雪上一枝蒿、红粉等。,都有一定的毒性,不适合哺乳。
除内服药外,还应注意使用外用药:
如果用于非乳头非乳晕外用药物,可以和平时一样处理,但要注意不要接触宝宝的皮肤,不要让宝宝误食;
如果用于乳头和乳晕的外用药物,如果乳头被婴儿咬伤,建议使用羊脂膏,即使婴儿误食,也没有严重问题。
如果使用其他药物,哺乳前需要清洗,不要让宝宝接触。